首 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科研动态 | 科研项目 | 合作交流 | 关注气候 | 科技开发中试 | English
 
人员资料专栏

宋连春

宋连春   男   理学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兼开放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指导委员会委员/WMO气候委员会(CCL)第一工作组主席 
专 业:气象学
研究方向:气候变化,气候灾害风险评估,气候变化适应研究

主要学习和工作简历
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2005年获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博士学位
2004年1-7月加拿大气象局访问学者,曾任甘肃省气象局局长,研究员
2009年至今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兼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长期从事气候影响评价、气候资料处理、气候变化的业务和科研工作,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及区域适应研究”、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候灾害的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之专题“短期气候预测所需资料处理方法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典型内陆河区域河西走廊地区降水规律的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干旱地区气象研究》,《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干旱》,是《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气象灾害丛书》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作为气候和气候变化决策服务报告的主要编写人,多份材料获得中央领导的批示。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代表性成果
  人为强迫对2014年春季我国北方春季高温的影响
  • 2014年春季是自1950年以来我国北方第三暖的春季,其温度比1961-90年平均值高2.2摄氏度。
  • 两步归因方法结果表明,春季温度的增加受人为和自然强迫共同影响,其中0.2°C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城市化的影响,1.5°C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外部强迫对气候的影响。
        Role of Anthropogenic Forcing in 2014 Hot Spring in Northern China (Song et al., 2015,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61-2012年中国冬半年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
 
  • 我国年霾日数分布呈明显东多西少特征,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霾日数在5-30d。
  • 我国中东部地区冬半年平均霾日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1.7d/10a)。
  • 不利的气候条件加剧了霾的危害,降水日数的减少,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减小,静风日数增加,更易形成霾天气。
 
      1961-2012年中国中东部地区冬半年霾日数线性趋势 Linear trends in haze days during winter half year from 1961 to 2012 in central-eastern China(宋连春等, 2013,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现代气候业务结构框架
  • The framework of modern climate operation China
  • 系统概述了我国现代气候业务现状,提出了现代气候业务概念。
  •  明确了加强气候系统基本变量监测、提高气候系统模式分辨率和改进物理过程、发展第2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并建立中国气候服务系统(CFCS)等发展任务。 

                我国现代气候业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宋连春等, 2013, 气象学报)

 
版权所有 © 中国气象局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upport by sofoo.com)
Tel: +86-10-58995876; 010-68400091
Addr :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中国气象局   Zip: 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