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获悉,教育部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已揭晓,“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气象和水文预报”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已颁发奖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推广类)和专利奖。自然科学奖为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内取得的发现、阐明自然现象、特性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成果;技术发明奖为利用自然规律首创的科学技术成果;科技进步奖为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专利奖为专利技术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每年评审一次。
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气象和水文预报项目(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和研究,HUBEX)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期间支持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是全球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计划(GEWEX)在亚洲季风区开展的观测试验,也是中日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开展气象和水文观测试验,进一步弄清东亚季风区中尺度降水系统的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及其与陆面过程的相互作用,通过改进和建立区域气候-水文耦合模型,改进天气和气候预报方法,提高降水预报精度,以减少和预防气象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该项目于1992年开始酝酿,1997年正式实施,2003年通过验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其中40多位来自各科研业务部门和高校的科研人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依次为:赵柏林(北京大学,项目负责人)、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张文建(中国气象局)、李万彪(北京大学)、徐慧(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翟武全(安徽省气象局)、朱元竞(北京大学)、林朝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葛文忠(南京大学)、张雁(国家气候中心)、郝振纯(河海大学)、李骥(国家气候中心)、朱宗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
主要完成单位为:北京大学(项目负责单位、机理研究课题负责单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观测试验课题、资料库建设课题负责单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观测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模式研究课题负责单位)、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安徽省气象局等(气象观测承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