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操作出错:145 -> Table './db_ncclcs_cma_2020/website_stat'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insert into website_stat (viewDate, view_date, script_name, query_string, ip, request_method, uid) values (NOW(), NOW(), '/Website/index.php', 'ChannelID=185&NewsID=2421', '3.15.27.232', 'GET', '')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首 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科研动态 | 科研项目 | 合作交流 | 关注气候 | 科技开发中试 | English
气候科普
 
 
 
气候科普

应对气候变化 保护人类健康

[日期:2008-04-08]  [新闻来源:科学时报]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表报告称,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正在变得愈发明显,与过去相比,有更多的人在近些年来死于酷热等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给健康带来的危害是多种多样和全球性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

        隐藏在冰川中的古老病毒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而有可能被释放出来。
极端天气事件致疾病多发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得克萨斯州技术大学和澳大利亚气象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称,未来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都将面对热浪、强降水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而极端天气事件会直接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有预测认为,伴随全球变暖疟疾和登革热两种疾病将呈蔓延趋势,并将波及世界40%的人口。旱灾、水灾、暴风雨等极端天气事件,使某些疾病患病率、死亡率、伤残率、传染病发病率上升并增加社会心理压力。
        中国科技部、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专家编写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列举了洪涝等多种极端天气事件所带来的健康危害。
         2003年夏,意大利罗马遭受热浪袭击,平均温度高于36℃,峰值高于40℃。实际死亡人数比预计死亡人数多1000余人,且多为65岁以上老人。有专家认为,2003年夏天的热浪可能是一个极端不寻常的事件,或可能是今后气候可变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世界上76个国家有血吸虫病流行,其中4个国家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危害最大,它们是埃及、苏丹、巴西和中国,总感染人数逾1000万。流行于中国的日本血吸虫病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2个省份,受威胁人群1亿人以上,全国患病人数约有100万人。
        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复杂,其分布与温度、光线、雨量、湿度、植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发现,冬季气候变暖可导致我国钉螺分布的最北界向北移,使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范围扩大。1998年特大洪水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江滩钉螺孳生地进行的监测结果提示,这些地区在发生特大洪水1~3年后,钉螺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扩散,血吸虫病流行区扩大。
        世界卫生组织一份研究报告证实,至少有30种新的传染病在过去20年里出现,各种新病毒的出现多与气候异常变化有关。有专家认为: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隐藏在冰川中的古老病毒将有可能释放出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了一项报告表明:气候变化表现为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正威胁人类健康。一方面气候变化通过热浪、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死亡和疾病;另一方面许多疾病对气温变化和降水也表现得相当敏感。
对健康影响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西北民族大学教授于国伟告诉记者,平流层臭氧的损耗、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壤的流失、淡水资源的短缺、城市化和全球有机物污染、气候变暖、极端气候灾难的频繁发生,均是环境气候变化的反映。环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极端气候灾难可以引发大规模的人类伤亡、流行性疾病的暴发和精神损伤的增加,气温的增高还会影响到人群的死亡率与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气象学家预测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受疟疾影响的人口比例可能从现在的45%增至60%,则每年将新增病例500万至800万。
        由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更增加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不确定性。而目前国外、国内均缺乏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有效定量方法资料。如我国虽然有一些气候与疾病关系的资料,但缺乏气候变化与传染病,如洪涝灾害与感染性腹泻等关系的研究。在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联合作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方面,我国已有的研究资料仅限于少数几个大中城市,同时还缺少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缺乏全国不同人群(健康、敏感的成人、老人、儿童等)对大气污染物的个体暴露资料,缺少气候与大气污染联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不同的地方,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影响会有所差异。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如发展的水平、贫困和受教育的程度、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土地使用的做法和政治结构。发展中国家将会首当其冲。贫困和营养不良严重、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加强监测和预防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近期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由于全球变暖,发生极端气候事件将会更为频繁,气候灾害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也会增大。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副主任李柏博士认为,应加强气象观测工作,目的就是要通过观测来尽量地趋利避害。如卫星观测到在南极上空附近出现了大气的臭氧洞,这就提醒人们要注意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疾病的监测和控制涉及到全人群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任何失误都可能造成极其重大的后果。整个系统长期可靠的运行,对保证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研究员金水高强调说。为了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金水高认为,对信息的基本要求应该体现在它能帮助正确决策,即政府、公众能利用信息进行决策。
        尽管气温继续升高是否会出现,以及何时会出现突然和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科学上尚没有定论,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气候变化对于健康的影响数年或数十年后也很难扭转,而只要现在采取措施,那些可预见的与气候相关的疾病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例如在工业化国家,增加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以代替私家汽车,将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可以通过改善空气质量,进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导致过早死亡。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认为,关于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现在的关键是要明确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气温在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中的地位;疟疾、登革热疫区是否扩大、北移,以及中暑及其他疾病因热死亡人数是否增加,还有老传染病如肺结核、疟疾重现和新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与气候变暖的关系等。
        报告建议,应加强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联合作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选择典型地区,建立大气污染物、个体暴露以及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定量监测的网络,作为常规监测长期积累的基础数据。加强长期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的监测以及影响发病的多因素分析。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报监测、监控网络。加强预防,增强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5~7天的中期天气预报,特别是热浪、大风降温的预报。

 
版权所有 © 中国气象局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upport by sofoo.com)
Tel: +86-10-58995876; 010-68400091
Addr :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中国气象局   Zip: 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