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操作出错:145 -> Table './db_ncclcs_cma_2020/website_stat'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insert into website_stat (viewDate, view_date, script_name, query_string, ip, request_method, uid) values (NOW(), NOW(), '/Website/index.php', 'ChannelID=185&NewsID=2618', '18.216.186.164', 'GET', '')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首 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科研动态 | 科研项目 | 合作交流 | 关注气候 | 科技开发中试 | English
气候科普
 
 
 
气候科普

3.23 世界气象日 郑国光局长发表重要讲话

[日期:2010-03-23]  [新闻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安全福祉——2010年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至今正好60年。3月23日被定为“世界气象日”,世界各国气象机构在这一天都以某个主题举行各种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气象。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60年,旨在共同回顾总结世界气象组织60年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气象事业更美好的发展前景。这体现了世界气象组织以及各国气象部门,以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类安全福祉为己任,做好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工作的坚定信心。

  大气环境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进化的基础。适宜和多样的气候为人类生产生活创造了重要的环境,为形成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但恶劣的天气所导致的自然灾害,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制造出许多成千上万生命亡于一夕、美好家园毁于一旦的惨痛灾难事件。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类安全福祉,是全球气象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是各国政府和全人类的普遍诉求。保护全球气候,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人类长远利益。努力推动气象科技进步,深入探索气候规律,深刻把握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和影响规律,提供气象观测、预报、预测、预警信息,以及防范自然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指导,始终是世界气象组织以及各个国家气象部门的神圣职责,是广大气象工作者追求的共同目标。

  60年来,全球气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个国家气象部门的业务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基于自动观测系统、雷达、卫星、浮标、飞机等先进的观测技术手段,布局合理、功能强大、技术先进、标准统一的全球观测网已初具规模,已使气象观测覆盖到全球的陆地、海洋甚至南极和北极地区,全天候、精细化的观测让人们能够掌握各种天气的变化,及时发现并预警各种灾害性天气。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实现了每天数以亿计观测数据的实时交换,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基于成熟科学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强大计算能力的数值天气预报,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技术突飞猛进,使我们能够制作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以及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气候预测。

  60年来,国际气象合作不断深化,气象工作的影响和贡献巨大。世界气象组织和各个国家气象部门致力于发起和推动各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全球科学家不分国籍、种族广泛参与世界天气研究计划、世界气候计划、大气研究和环境计划、水文和水资源计划、减轻灾害风险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先进的观测、预报和服务技术以及专业人才在各国和地区间充分流动,基本观测资料在各国和地区间免费和无限制共享和利用,大气无国界已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以及各个国家气象部门一个最基本的共识。通过各个国家气象部门以及各相关领域科学家长期不懈努力和广泛合作,基于基本观测事实和大量科学研究结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自工业化以来,全球气候呈现出变暖的特征,而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农业、交通、能源、生态、环境、水资源以及许多重要基础设施将面临难以预料的气候风险。这一评估结论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观点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

  我国是世界气象科技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我国是世界气象组织创始国之一。自1972年恢复合法席位以来,我国积极与全球气象科技合作,国际气象界的话语权不断扩大,影响力明显提升。我国气象科学家先后担任世界气象组织副主席、主席、副秘书长,以及地球观测组织联合主席、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我国科学家叶笃正、秦大河分别获得国际气象领域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我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气象科技合作和交流,与22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协议或意向书,向7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包括气象仪器在内的多方面援助,为119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900多位高级气象业务和管理人才。在2009年召开的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致辞,全面阐述了我国关于气候和气候变化工作的观点、主张和所做的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气候观测预测和应用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推动气候和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的强烈愿望,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和高度评价。

  我国是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典范。6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各级气象部门和广大气象工作者以建设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己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发挥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和作用,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使我国气象预报预警水平明显提高,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康福祉、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我国始终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出并践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发展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和专业服务,为各国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我国气象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应对气候变化、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3%~6%下降到目前的1%~3%。气象投入产出比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1∶40提高到目前的1∶50。近年来,气象部门为抗御流域特大洪水、超强台风、严重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重大灾害,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保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气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将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为改善全球气候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注气象,就是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发展气象,能够为人类的安全和福祉带来不可或缺的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明天。

(责任编辑:孔岩)


  


 

 
版权所有 © 中国气象局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upport by sofoo.com)
Tel: +86-10-58995876; 010-68400091
Addr :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中国气象局   Zip: 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