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温破历史纪录 8月部分地区可能更热
[日期:2013-07-31] [新闻来源:国家气候中心网站]
多地高温持续时间和强度破纪录 8月份部分地区可能更热 2013年7月31日 人民日报记者 刘毅 报道 7月以来(7月1日—29日),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自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以来,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Ⅱ级为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 高温天气可能继续发展 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 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签发命令,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自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以来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Ⅱ级为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 即将过去的7月,江淮、江南、重庆等地高温持久,酷热难耐。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南方持续近一个月的高温天气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发展。8月上旬至中旬前期,河南东南部、湖北、安徽、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南、重庆、贵州东部、福建中北部等地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部分地区高温强度将可能超过前期。 30日18时,中央气象台连续第五天发布最高级别的高温橙色预警。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当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且预计未来3天预警区的大部地区仍将连续达到高温黄色预警以上标准,可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按照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各部门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状态,相关省(市)气象局根据实际研判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级别。各单位将严格按照职责,及时公布高温实况,准确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公众做好防范。 多地出现极端高温事件 25个气象站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 高温天气出现范围覆盖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区、市),其中,高温日数持续20天以上的区域达到18.9万平方公里。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7月以来,江南及重庆高温日数17.9天,为1951年以来同期次多(2003年18天,1971年17.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7.8天。 其中,湖南、上海高温日数分别为18.9和18.5天,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浙江高温日数19.1天,为1951年以来同期次多(2003年最多,20.2天)。 7月以来,江南及重庆等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普遍达5—10天,其中浙江中部、湖南中部最长连续高温日数达10—15天,湖南中部局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超过15天,湖南长沙、衡山、安仁达到29天。也就是说,进入7月以来,这些地方一直处于高温天气状态。湖南、浙江、上海、江苏等8省(市)有70个站发生极端连续高温日数事件。19个城市或县站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7月1日—29日,江苏、上海、浙江、重庆、新疆等14个省(市、区)有67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江苏、上海、浙江、重庆、贵州、新疆6省(市、区)有25个城市或县站日最高气温突破了历史极值(如图)。截至7月29日,南方共有43个县市日最高气温超过40℃。 持续高温对人体健康、电力供应、水资源、农业生产等产生了一定影响。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今年7月鄱阳湖、洞庭湖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25%和29%。7月29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显示,贵州大部、湖南中西部、重庆南部等地存在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 今年高温形势与2003年相仿 近期国外一些地方也遭遇高温袭扰 中央气象台专家表示,今年的高温形势与2003年相仿。2003年夏季,南方也经历了罕见的高温过程,高温时段从6月30日到8月11日,长达43天,多地气温刷新历史同期极值,长沙、福州、南昌的最高气温达到41℃,浙江中南部、福建北部和江西中部等地达到40—43℃。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近期国外一些地方也遭遇了高温袭扰。7月6日—14日,英国遭受了自200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浪袭击,白天温度持续超过30℃,17日西南部最高气温32.2℃,热浪造成人员死亡;27日,德国最高气温达到39℃,上百人中暑入院;同日,意大利气温同样逼近40℃,14座城市发布了高温橙色警报。法国、波兰等国也出现了酷暑高温,部分地区温度都超过了35℃,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明显偏高。 另外,7月7日—14日,日本遭高温热浪袭击,最高气温突破39℃,造成41人死亡。7月16—17日,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遭高温热浪袭击,最高气温达到了37.8℃,造成至少6人死亡。
多地高温持续时间和强度破纪录 8月份部分地区可能更热 2013年7月31日 人民日报记者 刘毅 报道
7月以来(7月1日—29日),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自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以来,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Ⅱ级为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 高温天气可能继续发展 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 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签发命令,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自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以来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Ⅱ级为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 即将过去的7月,江淮、江南、重庆等地高温持久,酷热难耐。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南方持续近一个月的高温天气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发展。8月上旬至中旬前期,河南东南部、湖北、安徽、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南、重庆、贵州东部、福建中北部等地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部分地区高温强度将可能超过前期。 30日18时,中央气象台连续第五天发布最高级别的高温橙色预警。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当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且预计未来3天预警区的大部地区仍将连续达到高温黄色预警以上标准,可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按照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各部门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状态,相关省(市)气象局根据实际研判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级别。各单位将严格按照职责,及时公布高温实况,准确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公众做好防范。 多地出现极端高温事件 25个气象站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 高温天气出现范围覆盖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区、市),其中,高温日数持续20天以上的区域达到18.9万平方公里。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7月以来,江南及重庆高温日数17.9天,为1951年以来同期次多(2003年18天,1971年17.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7.8天。 其中,湖南、上海高温日数分别为18.9和18.5天,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浙江高温日数19.1天,为1951年以来同期次多(2003年最多,20.2天)。 7月以来,江南及重庆等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普遍达5—10天,其中浙江中部、湖南中部最长连续高温日数达10—15天,湖南中部局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超过15天,湖南长沙、衡山、安仁达到29天。也就是说,进入7月以来,这些地方一直处于高温天气状态。湖南、浙江、上海、江苏等8省(市)有70个站发生极端连续高温日数事件。19个城市或县站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7月1日—29日,江苏、上海、浙江、重庆、新疆等14个省(市、区)有67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江苏、上海、浙江、重庆、贵州、新疆6省(市、区)有25个城市或县站日最高气温突破了历史极值(如图)。截至7月29日,南方共有43个县市日最高气温超过40℃。 持续高温对人体健康、电力供应、水资源、农业生产等产生了一定影响。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今年7月鄱阳湖、洞庭湖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25%和29%。7月29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显示,贵州大部、湖南中西部、重庆南部等地存在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 今年高温形势与2003年相仿 近期国外一些地方也遭遇高温袭扰 中央气象台专家表示,今年的高温形势与2003年相仿。2003年夏季,南方也经历了罕见的高温过程,高温时段从6月30日到8月11日,长达43天,多地气温刷新历史同期极值,长沙、福州、南昌的最高气温达到41℃,浙江中南部、福建北部和江西中部等地达到40—43℃。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近期国外一些地方也遭遇了高温袭扰。7月6日—14日,英国遭受了自200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浪袭击,白天温度持续超过30℃,17日西南部最高气温32.2℃,热浪造成人员死亡;27日,德国最高气温达到39℃,上百人中暑入院;同日,意大利气温同样逼近40℃,14座城市发布了高温橙色警报。法国、波兰等国也出现了酷暑高温,部分地区温度都超过了35℃,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明显偏高。 另外,7月7日—14日,日本遭高温热浪袭击,最高气温突破39℃,造成41人死亡。7月16—17日,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遭高温热浪袭击,最高气温达到了37.8℃,造成至少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