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国气象局举办第四期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通过中央主流媒体,全面、深入、生动地向公众解答我国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的相关问题。不仅告诉公众高温天气发展到什么程度,今后还将怎样发展,还告诉公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极端天气以及如何预防这样的极端天气。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气候中心总工李维京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胡永云、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围绕“高温缘何如此肆虐”的主题,与媒体记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活动详情请点击网址:http://www.cma.gov.cn/2011wmhd/2011wzbft/2011wzxzb/yixianrong20130807/index_2.html
延伸报道:人民日报北京8月7日电 (记者刘毅)在中国气象局今天举行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气象专家表示,今年6月入汛以来,我国降雨北多南少,主要雨带在北方,黑龙江等地降水明显偏多,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与此同时,南方长时间高温少雨。未来,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我国的主要雨带很可能向北移,可能还会出现南方干旱、降水偏少而北方降水偏多这种天气。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李维京说,我国的雨带有非常显著的年代际(十年至数十年周期)变化特征。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雨带在北方,与现在情况差不多。到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主要雨带在长江以南地区。2000年以后,雨带又逐渐向北移,近几年来,降水向北移的趋势很显著。未来,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我国的主要雨带很可能向北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胡永云教授表示,拿全世界的几十个气候模式进行降水预测,在21世纪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北方的降水会增加,南方降水会减少。(见人民日报 8月8日 09版)
![](/upload/userfiles/W0201308074091608565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