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象卫星发展及应用进展
[日期:2014-09-11] [新闻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
中国气象局机关学习报告会聚焦国际气象卫星应用进展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越报道 9月10日,在中国气象局第299期机关学习报告会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作了题为《国际气象卫星及应用进展》的报告。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副局长宇如聪,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晓农,于新文及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报告会。 郑国光表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我们这一代气象人的责任;建设气象现代化需要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一方面我们持续努力满足国家需求,另一方面也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理念,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和加强人才的提高与培养;国家级气象现代化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标志、核心和关键,我们要加快推进国家级气象现代化进程,需要了解、跟踪、追赶、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开放式的发展;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谋划、推进气象卫星现代化过程中,立足于找问题与差距、定目标与措施,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值得充分肯定。他希望,各业务单位有关负责人都能够认真思考,抓紧整改,将现代化目标定得更准确,措施采取得更具有针对性。 杨军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气象卫星发展和应用的情况。他表示,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关注持续升温,促进地球观测技术迅速发展,国际上正在进行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及应用模式的升级换代;世界各航天大国竞相发展气象卫星,西方发达国家在气象卫星观测技术和业务能力上不断进步,并继续保持在这一领域上的领先地位。国内围绕我国战略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统筹建立新一代对地观测系统,气象卫星以及应用需求日益提升。目前,我国静止轨道布局及轨道资源与美国、欧洲基本相当;极轨卫星数量和全球覆盖能力与国际水平相当,成为WMO/WIGOS重要成员。 同时,杨军还从设计寿命、卫星重量、仪器功能、图像定位精度、定量遥感产品等方面比较了我国与西方先进国家在气象卫星技术与应用水平的优势和不足,并介绍了我国到2020年风云气象卫星的未来发展计划。(责任编辑:唐淼)
中国气象局机关学习报告会聚焦国际气象卫星应用进展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越报道 9月10日,在中国气象局第299期机关学习报告会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作了题为《国际气象卫星及应用进展》的报告。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副局长宇如聪,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晓农,于新文及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报告会。 郑国光表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我们这一代气象人的责任;建设气象现代化需要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一方面我们持续努力满足国家需求,另一方面也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理念,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和加强人才的提高与培养;国家级气象现代化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标志、核心和关键,我们要加快推进国家级气象现代化进程,需要了解、跟踪、追赶、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开放式的发展;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谋划、推进气象卫星现代化过程中,立足于找问题与差距、定目标与措施,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值得充分肯定。他希望,各业务单位有关负责人都能够认真思考,抓紧整改,将现代化目标定得更准确,措施采取得更具有针对性。 杨军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气象卫星发展和应用的情况。他表示,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关注持续升温,促进地球观测技术迅速发展,国际上正在进行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及应用模式的升级换代;世界各航天大国竞相发展气象卫星,西方发达国家在气象卫星观测技术和业务能力上不断进步,并继续保持在这一领域上的领先地位。国内围绕我国战略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统筹建立新一代对地观测系统,气象卫星以及应用需求日益提升。目前,我国静止轨道布局及轨道资源与美国、欧洲基本相当;极轨卫星数量和全球覆盖能力与国际水平相当,成为WMO/WIGOS重要成员。 同时,杨军还从设计寿命、卫星重量、仪器功能、图像定位精度、定量遥感产品等方面比较了我国与西方先进国家在气象卫星技术与应用水平的优势和不足,并介绍了我国到2020年风云气象卫星的未来发展计划。(责任编辑:唐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