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气象报》)
长期以来,北京被空气污染与交通拥挤困扰。笔者认为,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是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共同重要原因之一。过大的人流量可导致行车缓慢,进而加重空气污染程度。
在今年春节,我曾对广州公共汽车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体验,同时请北京的朋友对市区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春节前是一个车流、人流变化都较大的时期。调查和咨询表明,与除夕前7天相比,除夕前1天,北京、广州的机动车减少数量不到10%,而人流的减少量不小于35%。在这种变化下,同样的路程,节前一天的行车时间,大约只有除夕前7天的一半。
这一数据大体能够说明过大的人流量减缓了车速。再从媒体公开报道的国际多个大城市城区机动车的行车速度中,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北京的平均车速慢了20%以上,但北京的机动车总数不比上述国际大都市多。
在反常态的人流车流负荷下,起主导负面影响作用的是人流密度过大,从而导致车速变慢,排放废气所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增大。而且,在同等路程行驶条件下,行车时间增长,废气排放比例增大。两者结合,造成空气污染进一步严重化。
北京城区的人口密度有多大呢?有公开报道称:2013年北京61.5%的常住人口集中在“城六区”,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837人,超过了东京(每平方公里5984人)和伦敦(每平方公里5437人)。
由于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传统习惯,需要分析北京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的不同具体情况。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告和北京市人口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近15年来北京新增外来常住人口约为830万,相当于增添了一个伦敦的人口。据业内人士分析,这部分外来常住人口大概60%居住在“城六区”之外,但他们的工作活动范围却多在“城六区”内。再了解一下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综合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2014年北京市流动(暂住)人口820万左右。这部分流动人口主要是旅游观光和公私出差等方面人员,约有80%是暂住“城六区”的。
把外来流动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算进去,“城六区”平均人口密度可达每平方公里16981人,在发达国家大都市也属罕见。而且,外来流动人员和外来常住人口,会比当地人有更大的机动车使用量和更高的使用频率,也就更容易导致拥堵。
既然人口密度过大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就可针对它提出建议。首先,建议从根本上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的再扩大。首都的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了,今后要坚决刹住大规模“进人风”,抑制大规模“卖地建房风”。而现有的800多万外来常住人员,应适当分区安排工作。“城六区”以外居住的外来人员,逐步调整到自己的居住地附近工作;鼓励“城六区”的外来常住人员主动迁出“城六区”居住和工作。
人口如此之多,物流运输的总量也就随之变得巨大。如果改为“物流车”晚上进入“城六区”,白天只有“人流车”行驶,将有利于缓解市区空气污染与交通拥挤。这一“客车”和“货车”分开时段上班的办法,对物流运输也可能是利大于弊。
北京核心区的公交车线路,不少是沿用了很长时间的,需要进行研究规划,逐步调整,引导车流疏密有序。举个例子,市区商贸中心的易堵路段,可辟出2公里左右改为人行道,不走车,在两头的交叉路口适当位置新辟停车点,作为起始站。这一改,公交车运行时车流人流减少,堵塞几率也会大为减少。
针对外地旅游团队,可以做好管理与引导。比如外地旅游团队进京观光,白天到达,可先就近参观景点,晚饭后再到住宿地,既避免白天行车堵塞,还可降低住宿费用;观光团队傍晚到京,不妨先就近安排吃晚饭,再入住酒店,可避开晚高峰,提高车速,减少污染……
此外,在当今的空气污染现状下,市民更应针对污染进行个人防护。广大市民要尽可能少到交通繁忙地区活动,学生上学、放学,有可能的话改骑自行车沿小道走;人在大街上见公交车怠速排队,自己不要原地等车,改为向马路垂直方向走远几步躲一躲……养成防护空气污染的良好习惯,对保护身体健康是甚有好处的。(作者简介:肖锦,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来源:《中国气象报》2015年5月7日三版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