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操作出错:145 -> Table './db_ncclcs_cma_2020/website_stat'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insert into website_stat (viewDate, view_date, script_name, query_string, ip, request_method, uid) values (NOW(), NOW(), '/Website/index.php', 'ChannelID=186&NewsID=3527', '3.145.63.136', 'GET', '')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首 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科研动态 | 科研项目 | 合作交流 | 关注气候 | 科技开发中试 | English
合作交流
 
合作共享
学术活动通知
学术交流
学术年会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ISCS 讲习班
共建单位
 
 
合作共享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在西安市隆重召开

[日期:2016-11-04]

      中国气象报记者  申敏夏 崔国辉 通讯员刘文泉 唐宇琨报道 11月2日,以“加强学科融合、助力气象事业发展”为主题的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为期三天,共组织22个分会场,并首次组织5场交叉学科交流活动,互通学科发展前沿,探讨业务、科研发展。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王会军院士,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宇如聪,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出席开幕式。

  本次年会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卫星、北京大学教授胡永云分别做题为“气象监测、预测和灾害的防控调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问题”、 “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与预报评估” 、“空间环境与国家安全”、“太阳系外行星的气候和宜居性”等主题报告,内容涉及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空间天气以及外太空大气环流与气候等问题,其选题和要求紧跟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业务需求,体现学科融合发展。

  在5个交叉学科交流会场上,分别涉及目前广受关注的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等复杂天气气候与气象灾害风险关系、全球变暖与各大圈层变化、气象信息化与气象卫星技术等业务应用领域。在接下来的22个分会场学术交流活动中,气象科技工作者将围绕气象灾害风险监测与预报,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联网+”与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与业务应用、新一代气象卫星技术发展及应用等多领域热点问题开展交流和研讨。

  王会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气象学会一直致力于为广大气象科研和业务工作者搭建更宽、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学科融合,助力气象事业发展。今后将进一步围绕气象事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推进国际合作和高层次学术交流;围绕全民科学素质提高需求,大力推动气象科普合作;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需求,积极推动科技咨询和评估工作;围绕科技工作者需求,积极倡导优良科学道德,创新服务手段,促进气象科技人才成长。  

  宇如聪在开幕式上表示,气象行业的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勇担重任,勇攀高峰,面向国际前沿、智慧气象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需求,潜心钻研,加强合作,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冯新柱代表陕西省政府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对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长期以来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气象事业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次年会将带来先进理念和技术,陕西将继续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全面开创陕西省气象现代化新局面。

  此外,今年学会年会还将进行3场专题学术活动以及墙报交流,并组织科普嘉年华和科技成果、期刊展览活动以及纪念活动,颁发有关成果和人才奖励,是一次综合性气象科技交流盛会。  (责任编辑:刘佳)

 
版权所有 © 中国气象局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upport by sofoo.com)
Tel: +86-10-58995876; 010-68400091
Addr :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中国气象局   Zip: 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