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南大联合实验室学术年会召开
[日期:2017-03-29]
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2016年度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 2017年3月26-28日,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第2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2016年度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丁一汇院士、王会军院士、李崇银院士及国家气候中心、中科院大气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各省区市气象局专家代表及联合实验室主要成员等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3月26日下午,联合实验室召开了学术委员会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联合主任丁一汇院士主持,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杨修群教授作为实验室联合主任出席了会议。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汇报了2016年度实验室在科研、项目、成果、人才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和2017年度工作计划。学术委员会一致肯定了联合实验室2016年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就2017年工作计划建言献策,希望联合实验室要立足于做好气候预测模式发展和评估以及气候变异机理和预测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双方联合,探索联合实验室运行机制。 3月27-28日,联合实验室与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举行了2016年度联合学术年会。杨修群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丁一汇院士等8位科学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随后,与会专家围绕“东亚气候变异的机理与可预测性”、“东亚及我国短期气候监测和预测关键技术”、“气候系统模式研发与应用”、“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与影响评估”四个专题开展了交流,促进了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与国家和地方气象业务工作的合作及科技成果的业务应用。 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于2016年3月成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主要研究东亚区域气候变异的机理和可预报性、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发与评估以及全球气候现象和东亚及我国短期气候预测关键技术。其主要发展目标是以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为导向,面向国际前沿,针对制约气候预测可靠性和准确率等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与集成,培养气候预测领域优秀科技人才,为气候预测科技成果向业务转化和提高气候预测水平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同时,创新联合实验室运行机制,探索跨单位协同创新机制,使之逐步发展成为气候预测研究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2016年度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
2017年3月26-28日,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第2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2016年度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丁一汇院士、王会军院士、李崇银院士及国家气候中心、中科院大气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各省区市气象局专家代表及联合实验室主要成员等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3月26日下午,联合实验室召开了学术委员会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联合主任丁一汇院士主持,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杨修群教授作为实验室联合主任出席了会议。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汇报了2016年度实验室在科研、项目、成果、人才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和2017年度工作计划。学术委员会一致肯定了联合实验室2016年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就2017年工作计划建言献策,希望联合实验室要立足于做好气候预测模式发展和评估以及气候变异机理和预测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双方联合,探索联合实验室运行机制。 3月27-28日,联合实验室与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举行了2016年度联合学术年会。杨修群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丁一汇院士等8位科学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随后,与会专家围绕“东亚气候变异的机理与可预测性”、“东亚及我国短期气候监测和预测关键技术”、“气候系统模式研发与应用”、“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与影响评估”四个专题开展了交流,促进了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与国家和地方气象业务工作的合作及科技成果的业务应用。 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于2016年3月成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主要研究东亚区域气候变异的机理和可预报性、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发与评估以及全球气候现象和东亚及我国短期气候预测关键技术。其主要发展目标是以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为导向,面向国际前沿,针对制约气候预测可靠性和准确率等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与集成,培养气候预测领域优秀科技人才,为气候预测科技成果向业务转化和提高气候预测水平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同时,创新联合实验室运行机制,探索跨单位协同创新机制,使之逐步发展成为气候预测研究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