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995-2000
|
|
|
1995年
No |
作者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1 |
Li Qingquan and Zhu Qiangen |
Analysis on the source and sink of the kinetic energy of atmospheric 30-60 day period oscillation and the probable causes |
ACTA Meteor.Sinica |
9(4)418-431 |
2 |
Y.H.Ding Akimasa Sumi and X.SShen |
Structures of the Mixed Layer and Estimates of Sea SurFace Fluxes during TOGA-COARS IOP,Part I: Structures of the Mixed Layer |
Journal of the Meteoro.Society of Japan |
73(2B)569-583 |
3 |
Y.H.Ding, Akimasa Sumi and X.SShen |
Structures of the Mixed Layer and Estimates of Sea SurFace Fluxes during TOGA-COARS IOP Part II:Estimates of Sea Surface Fluxes |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
73(2B)585-596 |
4 |
Zhang De'er |
Paleo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cords available from Chin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
Proceeding of the 1995 Nagoy IGBP-PAGES/PEPⅡ Symposium,Edited by T.Mikami et al |
Nagoya, Japanp,20-26 |
5 |
晁淑懿 王秀文 孙除荣 |
亚洲偶极子阻高与江淮梅雨 |
大气科学 |
19(6)713-720 |
6 |
赵振国 陈国珍 |
初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长期变化的成因及预报 |
热带气象学报 |
11(3),223-230 |
7 |
赵振国 |
夏季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场的长期振荡与气候变化 |
气象学报 |
53(1) |
8 |
罗勇 |
近四年来我国气候数值模拟与预报研究的进展 |
地球科学进展 |
10(5):436-441 |
9 |
罗勇 |
青藏高原冬春季雪盖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的影响研究 |
高原气象 |
14(4):505-512 |
10 |
张强 |
长江中游致洪暴雨天气气候特征 |
自然灾害学报 |
4(4) |
11 |
陈乾金 张永山 |
华北异常初、终霜冻气候特征的研究 |
自然灾害学报 |
4(3),33-39 |
12 |
赵其庚 沈文海 袁开立 |
夏季江淮暴雨过程对大尺度湿度场的敏感性试验 |
应用气象学报 |
6,320-326 |
13 |
赵其庚 |
一个爆发性海洋气旋的数值模拟 |
气象学报 |
53,550-560 |
14 |
陈乾金 夏红星 张永山 |
我国江淮流域近40年异常初终霜冻的分析 |
应用气象学报 |
6(1),50-55 |
15 |
任福民 史久恩 |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特征分析 |
应用气象学报 |
6(4),501-504 |
16 |
王绍武 赵宗慈 |
未来50年中国气候变化预测 |
应用气象学报 |
6,333-342 |
17 |
张德二 |
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高分辨古气候记录 |
第四纪研究 |
第1期75-80 |
1996年
No |
作者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1 |
Panmao,Zhai and Eskridge.R.E |
Analyses of inhomogeneities in radiosond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ime series |
J.Climat |
9(4),884-894 |
2 |
Yao Huadong(姚华栋)LiJi(李骥) and Ding Yihui(丁一汇) |
ESTIMATES OF SEA SURFACE FLUXES DURING TOGA-COARE IOP |
ACTA Meteor Sinica |
10(2),175-192 |
3 |
Shi Yuguang and Li Qingquan |
Propagation of 30-60 day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and their influence upon the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stream during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
ACTA Meteor Sinica |
10(2),202-214 |
4 |
Dong Min(董敏) and Xu Qin(许秦) |
A Sensitivity Study of Single Column Model. Adv, Atmos.Sci |
ACTA Meteor Sinica |
13(3),313-324 |
5 |
Pavel Ya. Goisman,Eugeae L.Genikhovich,and Panamao Zhai |
Over all feedback for internal climate variables: cloud and snow cover effects |
Bull.Amer.Meteo.Soc |
77,2055-2065 |
6 |
Ren Guoyu |
GLOBAL CLIMATE CHANGES AND THE TOURISM OF CHINA |
The Journese Geography |
6,296-102 |
7 |
张志华 吴祥定 |
利用树木年轮资料恢复祁连山地区近700年来气候变化 |
科学通报 |
42(8)849-851 |
8 |
赵振国 |
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影响 |
大气科学 |
20(4) |
9 |
张志华 吴祥定 |
祁连山地区1310年以来湿润指数及其年际变幅的变化与突变分析 |
第四纪研究 |
4,368-376 |
10 |
张秀芝 孙安键 |
气候资料缺测插补方法的对比研究 |
气象学报 |
54(5) |
11 |
闫俊岳 黄爱芬等 |
中国近海大风和波浪极值计算方法研究 |
气象学报 |
54(2)233-239 |
12 |
周江兴 丁一汇 刘益民 |
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大气的孤立行波精确解 |
气象学报 |
54(2)195-206 |
13 |
姚华栋 李骥 丁一汇 |
TOGA-COAREIOP海气通量估算 |
气象学报 |
54(6)693-707 |
14 |
张秀芝 |
Weibull分布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应用 |
气象学报 |
54(1) |
15 |
张秀芝 孙安键 |
利用切贝雪夫多项式进行资料缺测插补的研究 |
应用气象学报 |
7(3) |
16 |
乔盛西 张强 |
湖北省60年代以来的气温变化特征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5,495-499 |
17 |
闫俊岳等 |
近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气候特征 |
应用气象学报 |
7(1) |
18 |
张志华 吴祥定 李骥 |
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新疆东天山300多年来干旱日数的变化 |
应用气象学报 |
|
19 |
任国玉 |
与当前全球增暖有关的古气候学问题 |
应用气象学报 |
7(3),361-370 |
20 |
任国玉 张兰生 |
中世纪温暖期气候变化的化石花粉记录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1(1),80-85 |
21 |
张德二 |
中国近千年天气气候特征的定量分析和气候序列重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进展》 |
第2集 |
22 |
张德二 刘传志 谷湘潜 |
中国东部6区域的近1千年干湿等级序列的复原研究 |
《气候变化和数值模拟研究论文集》第一集气象出版社 |
69-74 |
23 |
张德二 江剑民 |
近1千年我国东部6区域干湿气候跃变分析 |
《全球变化与我国未来的生存环境》,气象出版社 |
37-44 |
24 |
江剑民 张德二 |
对我国东部近千年干湿气候序列的小波分析 |
《全球变化与我国未来的生存环境》,气象出版社 |
45-51 |
25 |
张小曳...张德二 |
中国源区粉尘的元素示踪 |
中国科学D |
No.2,423-430 |
1997年
No |
作者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1 |
Panmao Zhai and R.E.Eskridge |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over China |
J.Climat |
10(10),129-142 |
2 |
Chen Qianjin |
Some Features of Severe Tropical Cyclone Change in the Cool and Warm Summer over east China Sea |
Jour.Of Tro. Meteo |
3(2),113-120 |
3 |
Zhao Z-C and Yong Luo |
Advances in regional climate modeling since 1990 |
ACTA Meteor Sinica |
11(4),385-406 |
4 |
Ding Yihui, Chao Qingchen, Zhang Yan,Gan Zijun and Zhang Xiuzhi |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Experiment(SCSMEX) ImplemntationPlan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14(2),256-270 |
5 |
Yan Junyue |
Observational Study On the 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outhwest Monsoon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14(2),278-287 |
6 |
任国玉 肖平 |
科尔沁沙地巴克窑地区近150年的环境演变 |
地理研究 |
16(4),39-46 |
7 |
任国玉 |
中国东北沙地埋藏土壤的成因和环境指示意义 |
干旱区地理 |
20(2),73-79 |
8 |
张培群 丑纪范 |
改进月延伸预报的一种方法 |
高原气象 |
16(4),376-388 |
9 |
闫俊岳 李江龙等 |
东海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
海洋学报 |
19(6),121-126 |
10 |
李清泉 丁一汇 |
1991~1995年ElNino事件的特征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2(2),163-177 |
11 |
李清泉 丁一汇 |
1991-1995年EINino事件的特征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2(2),163-177 |
12 |
董敏 李跃凤 沈文海 |
东亚气候的模拟与验证研究 |
气象学报 |
55(6), 692-702 |
13 |
周江兴 丁一汇 刘益民 |
可压二维大气中三类定常基态稳定性分析 |
气象学报 |
55(4),385-397 |
14 |
翟盘茂 |
中国历史探空资料中的一些过失误差及偏差问题 |
气象学报 |
55(5),563-572 |
15 |
闫俊岳 张秀芝 李江龙等 |
135‘E以西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气候特征 |
热带气象学报 |
13(4),297-304 |
16 |
周江兴 丁一汇 刘益民 |
对称不稳定大气中的孤立行波精确解 |
热带气象学报 |
13(4),368-374 |
17 |
陈兴芳 晁淑懿 |
台风活动的气候突变 |
热带气象学报 |
13(2),97-104 |
18 |
任国玉 张兰生 |
科尔沁沙地麦里地区晚全新世植被演化 |
植物学报 |
39(4) 353-362 |
19 |
闫俊岳 |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 |
气象学报 |
55(22) 176-188 |
20 |
李清泉 丁一汇 赵宗慈 |
1991~1995年ElNino事件的数值模拟研究 |
应用气象学报 |
8,191-200 |
21 |
董敏 |
半拉格朗日方法及其在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
应用气象学报 |
8(1) 100-108 |
22 |
董敏 余建锐 |
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模拟研究 |
应用气象学报 |
8(增刊)100-109 |
23 |
王向东 李维京等 |
月平均环流的动力延伸预报研究 |
应用气象学报 |
8(增刊) 134-143 |
24 |
罗勇 赵宗慈 |
NCARRegCM2对东亚区域气候的模拟试验 |
应用气象学报 |
8(增刊)124-133 |
25 |
赵宗慈 罗勇R.Leung,S.Ghan, W.C.Wang and H.Wei |
东亚夏季风的模拟研究—3个区域气候模式的对比 |
应用气象学报 |
8(增刊)116-123 |
26 |
高学杰 赵宗慈 |
北半球和中国气候的模拟及1996年汛期预测的试验及检验 |
应用气象学报 |
8(增刊) 145-153 |
27 |
戴晓苏 |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地理分布的潜在影响 |
应用气象学报 |
(1):19-25 |
28 |
陈兴芳 宋文玲 |
近10年我国降水的QBO分析 |
应用气象学报 |
8(4)469-476 |
29 |
鞠笑生 杨贤为 陈丽娟 王有民 |
我国单站旱涝指标确定和区域旱涝级别划分的研究 |
应用气象学报 |
8(1),26-33 |
30 |
任国玉 |
气候变化的历史记录及其可能原因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2 (2), 178-192 |
31 |
张兰生 方修琦 任国玉等 |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 |
地学前缘 |
4,127-136 |
32 |
刘东生 谭明... 张德二 |
洞六碳酸钙微层理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 |
第四纪研究 |
No.1,41-52. Quaterary Sciences |
33 |
张德二 |
我国15-19世纪后冬严寒个例复原研究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Vol.3,No.2240-241,科技快报 |
34 |
张德二 |
我国历史上严冬和冷夏个例的实况复原研究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Vol.3,No.4,487-488,科技快报 |
35 |
张德二 |
我国历史重大持续干旱事件的绘图复原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Vol.3,No.4,488,科技快报 |
36 |
张德二 刘传志 江剑民 |
中国东部6区域近1000年干湿序列的重建和气候跃变分析 |
第四纪研究 |
No.1,1-11 |
37 |
JianMin Jiang、De'er Zhang、Klaus Fraedrich |
Historic Climate Variability of wetness in east China (960-1992) A Wavelet analysis |
International Jural. Of Climatology |
Vol.17,969-981 |
1998年
No |
作者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1 |
Yihui Ding Xiaosu Dai |
John Houghton and David Griggs |
Global Climate Change, China Review |
11,16-18 |
2 |
Yan junyue zhang xiuzhi and li jinglong |
CLIMATOLOGICAL FFATURES OF RAPIDLY INTENSIFYING TROPICAL CYCLONES IN NW PACIFIC WEST OF 135 E |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logy |
4(1) 8-15 |
3 |
Sun Anjian, Liu Xiaoning Gao Bo |
Change Trends of Extreme Climate Events in China |
ACTA Meteor Sinica |
12(2) |
4 |
Zhou Jiangxing Ding Yihui and Liu Yimin |
THE STABILITY OF THREE CLASSES OF SYEADY BASIC STATES IN THE TWO-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ATMOSPHERE |
ACTA Meteor Sinica |
12(3) 321-333 |
5 |
Gao Ge and Weng Duming |
Qinghai_xizang surface long_wave Radiation parameterization with its climatic calculation |
ACTA Meteor Sinica |
12(2)190-198 |
6 |
Guoyu Ren |
pollen evidence for increased summer rainfall in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at maili,northeast china |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 (USA) |
25(11)1931-1934 |
7 |
Guoyu REN and Lansheng ZHANG |
A PRELIMINARY MAPPED SUMMARY OF HOLOCENE POLLEN DATA FOR NORTHEAST CHINA |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
17.669-688 |
8 |
任国玉 |
全新世东北平原森林-草原生态过渡带的迁移 |
生态学报 |
18(1)33-38 |
9 |
沈新勇 丁一汇 |
非保守系统中的对称不稳定 |
大气科学 |
22(3)274-282 |
10 |
沈新勇 丁一汇 |
对称扰动与纬向基流的相互作用 |
大气科学 |
6(22)6839-848 |
11 |
任福民 翟盘茂 |
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 |
大气科学 |
22(2)217-227 |
12 |
刘一鸣 |
中国关于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应用 |
气象学报 |
56,247-255 |
13 |
赵其庚 葛敏 陆端军 |
长江、黄河流域保育预报着眼点 |
气象学报 |
9(1) |
14 |
赵宗慈 罗勇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区域气候模拟研究进展 |
气象学报 |
56(2)225-246 |
15 |
罗勇 林本达 王绍武 |
距平模式月际旱涝异常的诊断及预测试验 |
气象学报 |
56,540-550 |
16 |
罗勇 |
距平模式月季旱涝异常的诊断及预测试验 |
气象学报 |
56(5)538-550 |
17 |
王亚非 宋永加 |
1991年夏东亚阻塞高压形成的诊断分析 |
气象学报 |
56,212-223 |
18 |
张志华 李骥 |
用树轮密度及宽度资料重建新疆吉木萨尔县的季节降水和最高温度 |
气象学报 |
56(1)77-85 |
19 |
许黎 樊小标 石广玉等 |
对流层平流层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和化学组成 |
气象学报 |
56(5)551-559 |
20 |
丁一汇 张晶 赵宗慈 |
一个改进的路面过程模式及其模拟实验研究第二部分:路面过程模式与区域气候的耦合模拟试验 |
气象学报 |
56(4)385-400 |
21 |
丁一汇 沈新勇 |
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 |
气象学报 |
56(2)154-165 |
22 |
任福民等 |
近十五年全球臭氧变化 |
气象学报 |
56(4)486-492 |
23 |
张尚印 姚佩珍 吴虹 |
我国北方旱涝指标的确定及旱涝分布状况 |
自然灾害学报 |
2,22-28 |
24 |
张强 庄丽莉 王有民等 |
旱涝气候监测、预警分析业务系统及服务 |
自然灾害学报 |
7(3)58-64 |
25 |
赵其庚 宋永加 彭淑英 |
热带太平洋海温年际变化对海表风应力的响应和敏感性试验 |
应用气象学报 |
1 |
26 |
廖荃荪 王永光 |
赤道平流层QBO与我国7月雨型的关联 |
应用气象学报 |
9(1) |
27 |
王启祎 丁一汇 江滢 |
亚洲季风活动及其与中国大陆降水关系 |
应用气象学报 |
9(增刊)84-89 |
28 |
郭艳君 翟盘茂等 |
一个新的ENSO监测指数的研究 |
应用气象学报 |
9(2)169-177 |
29 |
杨义文 吴晓曦 艾悦秀 |
ElNino次年盛夏副高北进过程与中国夏季雨型预测 |
应用气象学报 |
9(增刊) |
30 |
何敏 吴晓曦 |
南北半球海平面气压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 |
应用气象学报 |
9(增刊)75-83 |
31 |
廖荃荪 王永光 |
赤道平流层QBO与我国7月雨型的关联 |
应用气象学报 |
9(1),102-108 |
32 |
杨贤为 鞠笑生 王有民 邹旭恺 |
消化性溃疡病的医学气象研究 |
应用气象学报 |
9(3),329-335 |
33 |
张强 庄丽莉 王有民等 |
旱涝监测及其图形分析系统 |
应用气象学报 |
9(4),508-511 |
34 |
陈桂英 赵振国 |
短期气候预测评估方法和业务初估 |
应用气象学报 |
2,178-185 |
35 |
祝从文 何敏 何金海 |
热带环流指数与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
21(1)15-22 |
36 |
任福民 郭艳君 周琴芳 |
小波变换及其对厄尔尼诺研究的初步应用 |
数理统计与管理 |
17(3)21-25 |
37 |
赵其庚 李骥 彭淑英 |
近赤道太平洋表层和斜温层海温的变化与ENSO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3,57-64 |
38 |
陈兴芳 宋文玲 |
年代际气候变化与1998年长江大水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3(4)367 |
39 |
任国玉 |
内蒙古呼沉积C年代测定中硬水影响的发现 |
湖泊科学 |
10(3)80-82 |
40 |
任国玉 |
科尔沁地区本世纪温度变化 |
气象科学 |
18(4):373-380 |
41 |
张德二 |
中国历史文献档案中的古环境记录 |
地球科学进展 |
Vol.13,No.3,273-277 |
42 |
张德二 陈永林 |
由我国历史飞蝗北界记录得到的古气候推断 |
第四纪研究 |
No.1,1-11 |
43 |
G. Demaree、A.J. Ogilvie、D. Zhang |
Further documentary evidence of northern hemispheric coverage of the great dry fog of 1783 |
Climatic Change |
No.7,727-730 |
1999年
序号 |
作者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1 |
Leung L. R., S. J. Ghan, Z.-C.ZhaoY.Luo W.-C.Wang and H.-L.Wei |
Intercomparison of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s of the 1991 summer monsoon in eastern Asia |
J. G. R. |
104,5-6454 |
2 |
ZhuYanfeng, Ding Yuguo and He Jinhai |
Singular Cross Spectrum Applied on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ir-Sea Interaction |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
5(2)163-170 |
3 |
Dong Min |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East Asian climate simulation by CCM2 |
ACTA Meteor Sinica |
13(3),291-303 |
4 |
Panmao Zhai and Ren Fumin |
ON CHANGES OF CHINA'S MAXO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IN 1951-1990 |
ACTA Meteor Sinica |
13(3),278-290 |
5 |
Gao Ge and Weng Duming |
Retrieval of Qinghai_xizang SASWR with ERBE and ISCCP data |
ACTA Meteor Sinica |
13(3),367-374 |
6 |
Panmao Zhai, Anjian Sun,et al |
Changes of climate extremes in China |
Climatic Change |
42(1),203-219 |
7 |
Ren,G.and H.-J. Beug |
Mapping the Holocene pollen data for northern China |
Veget Hist Archaeobot |
8,231-232 |
8 |
龚建东 李维京 丑纪范 |
集合预报最优初值形成的四维变分同化方法 |
科学通报 |
44(10) |
9 |
董敏 余建锐 高守亭 |
东亚西风急流变化与热带对流加热关系的研究 |
大气科学 |
23(1)62-70 |
10 |
赵宗慈 罗勇 |
区域气候模式在东亚地区的应用研究-垂直分辨率与侧边界对夏季季风降水影响研究 |
大气科学 |
23(5)522-532 |
11 |
李维京 陈丽娟 |
动力延伸预报产品释用方法的研究 |
气象学报 |
57(3)338-345 |
12 |
翟盘茂 任福民等 |
中国降水极端值变化趋势检测 |
气象学报 |
57(2)208-216 |
13 |
陈乾金 高波 孙安健 |
试论青藏高原雪该异常与ENSO循环的可能联系 |
高原气象 |
18(2)147-161 |
14 |
鞠笑生 邹旭恺 张强 |
三峡库区大雾分析 |
自然灾害学报 |
8(2)188-194 |
15 |
谢志辉 罗勇 |
青藏高原雪盖变化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
应用气象学报 |
10(增刊), 122-131 |
16 |
闫俊岳 |
中国邻海海气热量水汽交换计算和分析 |
应用气象学报 |
10(4)9-19 |
17 |
高学杰 赵宗慈 |
利用全球环流模式进行我国汛期短期气候预测的试验 |
应用气象学报 |
10(4)462-469 |
18 |
陈丽娟 李维京 |
动力延伸预报产品的评估和解释应用 |
应用气象学报 |
10(4)486-490 |
19 |
何敏 |
热带环流强度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 |
应用气象学报 |
10(2)171-180 |
20 |
陈兴芳 艾悦秀 |
1997年中国夏季旱涝和北半球平流层平均环流分析 |
应用气象学报 |
10(3)339-346 |
21 |
张清 黄朝迎 |
我国铁路水害及其评估模式研究 |
应用气象学报 |
10(4)496-502 |
22 |
高波 陈乾金 任殿东 |
江南南部-华南北部前汛期严重旱涝诊断分析 |
应用气象学报 |
(2)219-226 |
23 |
林学椿 |
北太平洋海表持续加热对下级中国将水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
热带气象学报 |
15(3)258-266 |
24 |
朱艳峰 丁裕国 何金海 |
奇异交叉谱分析在海气相互作用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
热带气象学报 |
15(2)120-127 |
25 |
何敏 宋文玲 陈兴芳 |
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 |
热带气象学报 |
15(1)17-25 |
26 |
任国玉 |
我国东北全新世花粉分布图及其分析 |
古生物学报 |
56(5)365-385 |
27 |
任国玉 |
当前古气候研究的几个问题 |
地理科学 |
19(4)368-378 |
28 |
任国玉 |
中国东北全新世干湿状态的演变 |
地质评论 |
45(3)255-264 |
29 |
任国玉 |
科尔沁沙地麦里地区近三千年来人类活动对植被演化的可能影响 |
地理科学 |
19(1),44-48 |
30 |
周 薇 何 红 任国玉 |
辽东半岛几个长记录站的温度变化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
22,(4),342-346 |
31 |
Zhang De'er |
Climate Variation of Wetness in East China (960-1992AD) |
Bulletin of National Museum of Japanese |
Vol.81,31-39 |
32 |
YongLin Chen,
De'er Zhang |
Historical evidence for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ibetan migratory locust and the forecast of its outbreak |
Entomologia Sinica |
Vol.6 No.2,135-145 |
33 |
张德二 陆风 |
我国北方的冬季沙尘暴 |
第四纪研究 |
No.5,441-447 |
2000年
No |
作者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或章节),页 |
1 |
BY Johnny C.L.Chan, Yongguang Wang |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the 1998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
78(4),367-379 |
2 |
Ren Guoyu |
Decline of the mid-to late Holocene forests in China:climatic change or human impact |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
15(3)273-281 |
3 |
Dong Min(董敏)and YE Zheng(叶正青) |
A preliminary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seasonal forecast of cccma model over china |
ACTA Meteor Sinica |
14(3)268-279 |
4 |
Zhang zuqiang Ding yihui and Zhao zongci |
On westerly wind bursts in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before and during the onset and initial development phases of ENSO |
ACTA Meteor Sinica |
14(4)385-401 |
5 |
ZhaoZ.C., X. J. Gao, Y. Luo |
Investigations on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by GCMs |
ACTA Meteor Sinica |
14(1)108-119 |
6 |
Zhao Z.C.,Y. Luo and X. Gao |
GCM studies on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
ACTA Meteor Sinica |
14(2)247-256 |
7 |
GAO Xuejie(高学杰), ZHAO Zongci(赵宗慈) |
Experiments of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by the osu/ncc gcm for summer season in china |
ACTA Meteor Sinica |
14(3)278-291 |
8 |
LIU Yanju, MA Kaiyu, Zhenshan |
Potential predictability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
ACTA Meteor Sinica |
14(3)316-329 |
9 |
Zhu Yanfeng, Chen Longxun |
Study on the Quasi-4-year oscillation of air/sea interaction |
ACTA Meteor Sinica |
14(3)293-306 |
10 |
Li Qingquan(李清泉)and Scott Power |
Responses of a global CGCM to CO2 increase |
ACTA .Meteor.Sinica |
14(1)41-60 |
11 |
Ren Guoyu |
Late Holocene Vegetation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t Maili Northeast China |
Chinese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 |
12(4)371-378 |
12 |
ZHANG Suqin |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rculation during the catastrophic flood period over China in1998 |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
43(5) |
13 |
Zong-Ci Zhao, Qingquan Li, Lan Yi, Zuqiang Zhang, Zongqun Zhao |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SO and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predictions of ENSO |
World Resource Review |
12(2)269-279 |
14 |
林学椿 张素琴 |
1998中国特大洪涝时期的环流特征 |
地球物理学报 |
43(5)607-616 |
15 |
邹旭恺 王守荣 陆均天 |
气候异常对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影响及其对策 |
地理学报 |
55,169-176 |
16 |
孙家民 高歌 |
气候异常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综合业务评估系统 |
地理学报 |
55(增刊) 97-103 |
17 |
陈峪 黄朝迎 |
气候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
地理学报 |
55(增刊) 11-19 |
18 |
王有民 王守荣 |
气候异常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
地理学报 |
55(增刊) 135-142 |
19 |
邹旭恺 王守荣 陆均天 |
气候异常对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影响及其对策 |
地理学报 |
55(增刊) 169-176 |
20 |
张建敏 黄朝迎 吴金栋 |
气候变化对三峡水库运行风险的影响 |
地理学报 |
55(增刊) 26-33 |
21 |
黄朝迎、孙冷 |
试论气候异常对重大工程建设的影响 |
地理学报 |
55(增刊)5-10 |
22 |
陈嘉滨 高学杰 |
质量守恒律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谱模式中的应用 |
大气科学 |
(24)5,608-614 |
23 |
Chenjiabin(陈嘉滨)GaoXuejie(高学杰) |
An Application of Mass Conservation Principle to the Spectral Climate Modelin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
大气科学 |
24(2),155-161 |
24 |
孙安健 高波 |
华北平原地区夏季严重旱涝特征诊断分析 |
大气科学 |
24(3),393-402 |
25 |
陈兴芳 宋文玲 |
冬季高原积雪和欧亚积雪对我国夏季旱涝不同影响关系的环流特征分析 |
大气科学 |
24(5):582-592 |
26 |
陈乾金 高波 张强 |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与夏季风变异及其相互联系的物理诊断研究 |
大气科学 |
24(4)477-492 |
27 |
张祖强 丁一汇 赵宗慈 |
ENSO发生前与发展初期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的爆发问题 |
气象学报 |
58(1),11-25 |
28 |
赵宗慈 李清泉 张祖强 伊兰 |
20世纪90年代简单海气耦合动力学年际预测模式的研究进展 |
气象学报 |
58(增刊)769-777 |
29 |
赵宗慈 李清泉 张祖强等 |
热带西太平洋和南海海温暖异常对东亚夏季气候变化的影响数值模拟 |
气象学报 |
58(增刊)856-862 |
30 |
史学丽 丁一汇 |
1994年中国华南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形成与夏季风活动的研究 |
气象学报 |
(6),58,666-678 |
31 |
钱传海 孙除荣 |
1991年江淮暴雨与越赤道气流关系初步分析 |
气象学报 |
58(5),628-635 |
32 |
李清泉 赵宗慈等 |
简化海气耦合模式系统对1997-1999年ElNino/LaNina事件的预报 |
气象学报 |
58(增刊) 838-847 |
33 |
李清泉 赵宗慈 |
NCC简化海气耦合模式的建立和数值模拟 |
气象学报 |
58(增刊) 790-803 |
34 |
赵宗慈 李清泉等 |
20世纪90年代简单海气耦合动力学年际预测模式研究 |
气象学报 |
58(增刊) 769-777 |
35 |
刘洪滨 邵雪梅 |
采用秦岭冷杉年轮宽度重建陕西镇安1755年以来的初春温度 |
气象学报 |
58(2) 223-233 |
36 |
李晓燕 翟盘茂 |
ENSO事件指数和指标研究 |
气象学报 |
58(1) 102-109 |
37 |
陈乾金 高波 李维京等 |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和长江中下游主汛期旱、涝及其与大气-海洋环境场关系的研究 |
气象学报 |
58(6) |
38 |
陈乾金 王丽华 高波 张家诚等 |
2000青藏高原1985年冬季异常少雪和1986年异常多雪的环流及气候特征对比研究 |
气象学报 |
58(2)201-213 |
39 |
张永山 李维京 丁一汇 丁裕国 |
模糊优选理论及其在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中的应用 |
气象学报 |
58(4)428-435 |
40 |
王亚非 山崎信雄 |
初夏热带西太平洋对流云团周期性西北传播与梅雨带的变动 |
气象学报 |
58,692-703 |
41 |
艾婉秀 陈兴芳 |
北半球50hpa平均环流场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初步分析 |
高原气象 |
19(1)65-74 |
42 |
陈兴芳 宋文玲 |
欧亚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分析和预测应用 |
高原气象 |
19(2)214-223 |
43 |
张尚印 祝昌汉 陈正洪 |
森林火灾气象环境要素和重大林火研究 |
自然灾害学报 |
9(2)111-117 |
44 |
鞠笑生 轩云卿 邹旭恺 |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分析及思考 |
自然灾害学报 |
9(2)151-156 |
45 |
柳艳菊 马开玉 林振山 |
我国月降水量气候噪音的估计 |
应用气象学报 |
11(2)165-173 |
46 |
姚秀萍 董敏 |
东北三江流域夏季旱涝基本特征分析 |
应用气象学报 |
11(3)197-303 |
47 |
任国玉 |
我国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 |
应用气象学报 |
11(3)320-329 |
48 |
张素琴 |
地球自转与东北地区夏季温度变化 |
应用气象学报 |
11(4)320-329 |
49 |
高学杰 赵宗慈 |
利用OSU/NCC模式进行我国汛期季度和年度短期气候预测的试验 |
应用气象学报 |
11(2)180-188 |
50 |
陈桂英 |
ElNi?o和LaNi?a冬季增强型和减弱型及其对中国夏季旱涝的影响 |
应用气象学报 |
11(2)154-164 |
51 |
陈桂英 艾婉秀 |
权重分布法集成预报试验 |
应用气象学报 |
11,51-57 |
52 |
陈乾金 赵振国 王丽华 |
夏季长江中下游冷热、旱涝和近海台风活动及其与ENSO关系的研究 |
应用气象学报 |
11(1)88-94 |
53 |
王有民 张强 |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局地气候监测子系统的设计研究 |
应用气象学报 |
11(2)253-254 |
54 |
Ren Guoyu |
Regional difference of Holocene vegetation change and the possible migration of major trees in NE China |
微体古生物学报 |
17(2)155-163 |
55 |
闫俊岳等 |
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期间近海面层大气湍流结构和通量输送的观测研究[J]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5(4) |
56 |
柳艳菊 丁一汇 |
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气层结和混合层的演变特征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5(4)59-468 |
57 |
王兰宁 田武文 黄祖英 郑维忠 |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温度特征及与热带SSTA的相关分析 |
气象科学 |
20(1)23-29 |
58 |
任国玉 吴虹陈正洪 |
我国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 |
应用气象学报 |
11,322-330 |
59 |
张德二 |
相对温暖气候背景下的历史旱灾--1784-87年典型灾例 |
地理学报 |
55卷(增刊)106-11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