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科研动态 | 科研项目 | 合作交流 | 关注气候 | 科技开发中试 | English
科研动态
 
动态报道
获奖成果
 2011-2015
 2005-2010
 1995-2004
论文论著
 论著介绍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1995-2000
 
 
动态报道

灾害天气数值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通过论证

[日期:2006-10-16]  [新闻来源:CMA网站]

      [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 10月14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灾害天气精细数值预报系统及短期气候集合预测研究”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可行性论证。
     “十五”期间,由科技部和中国气象局共同支持的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创新研究”,是我国首次以自主研究开发为主进行的大规模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创新研究。通过5年的研究,基本建立了我国新一代中尺度短期和全球中期天气数值预报系统,主要成果包括:建立了我国首个具有能够直接同化卫星辐射观测能力的变分同化系统和我国首个在业务运行环境下可以实施的四维变分同化系统;自主设计发展了我国首个多尺度通用的大气数值模式动力框架;建立了我国首个自主发展的新一代全球资料同化与中期数值预报试验系统;建立了新一代中尺度同化—预报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灾害天气精细数值预报系统及短期气候集合预测研究”项目建议,将在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化、精细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论证专家组以陶诗言院士为组长、周秀骥院士为副组长,成员由李泽椿、任振海、丑纪范、丁一汇等院士以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等专家组成。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组的汇报,经过质疑和讨论,认为该项目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气象业务数值预报系统。实施后有望使我国在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精细数值预报、交互式观测预报方法和短期气候超级集合预测等方面有新的重要发展和突破。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论证会上强调说,数值预报水平高是一个国家成为气象强国的标志之一。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尽快改变目前数值预报模式主要靠引进、预报员主要参考国外预报产品的状况。同时,通过使用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数值预报系统,使我们的精细化预报服务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潘俊杰 陈贤 )       

 
版权所有 © 中国气象局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upport by sofoo.com)
Tel: +86-10-58995876; 010-68400091
Addr :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中国气象局   Zip: 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