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与夏威夷大学联合组织召开了“气候预测关键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加强气候中心科研业务人员与国内外气候预测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气候预测关键技术,籍此为提升国家气候中心科研能力和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建言献计。
研讨会邀请到了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王斌教授、金飞飞教授、李天明教授和付秀华研究员,以及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李建平研究员,南京大学杨修群教授。 研讨会由国家气候中心宋连春主任主持。国家气候中心李维京总工程师、主任助理陈海山教授以及预测室、监测室和模式室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科研业务一线人员参加了研讨。许小峰副局长也饶有兴趣地全程参加了讨论。
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四位专家分别做了题为“Towards Seamless Prediction: filling the gap of intraseasonal forecasting”“Some issues on extended-range weather and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Connecting ENSO theory and diagnostics to its prediction”和“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for ISI prediction: some suggestion to CMA”的精彩学术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热点关注的大气季节内振荡、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以及东亚季风预测的现状、水平和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困难。
与会专家随后围绕“气候预测关键过程和关键技术”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发言为解决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科研业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献计献策,对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预测系统的发展、同化系统的研发、预报初始化技术、影响我国气候预测关键物理过程、多模式集合与气候概率预报发展等问题达成了广泛一致,并就如何加强气候中心与国内外科研力量有效合作进行了讨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宋连春主任在总结中说:气候中心科研业务人员应该认真总结此次研讨会成果,充分认识短期气候预测的技术难点,深入研究现阶段气候预测面临的挑战,尽快组织力量针对当前气候中心气候预测业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方案,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平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合作共赢,进一步提高气候预测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