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科研动态 | 科研项目 | 合作交流 | 关注气候 | 科技开发中试 | English
开放课题
 
申请结题
 结题
 申请指南
资助项目
 1995-1999
 2003
 2004
 2005
 2006
 2011
 2012/13
 2014
 2015
 2016
 
 
申请指南

2015年度气候研究开放课题青年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日期:2015-05-29]

      气候研究开放课题青年基金是国家气候中心为鼓励青年业务科技骨干,面向中心业务需求和科研开发,解决业务技术难点,促进青年骨干成长,依托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平台,利用多方筹措的资金而设立的开放基金,2011年首次开设。现发布2015年度《气候研究开放课题青年基金项目申请指南》,请中心符合条件并有意申报的青年业务科研人员积极申报。

一、课题申请指南
(一) 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
      1. 模式参数化方案研发及业务应用:针对国家气候中心新一代全球气候模式,开展云-气溶胶-辐射物理过程、边界层过程、平流层化学过程、海-气耦合过程、海冰过程等参数化方案研制改进和应用,检验评估应用效果。针对气候系统主要气候现象(ENSO,MJO等),评估和改进气候预测模式、提升模拟和预测性能,开展次季节到年际气候预测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
      2. 气候系统资料同化技术研究和数据集研制:基于客观分析等技术和常规观测、卫星观测等资料,研制可满足气候监测和预测、全球海洋、陆面和海冰资料同化等业务需求的关键技术和分析资料集,并开展应用研究。
(二) 气候客观化预测方法应用和研究
      3. 第二代动力气候模式产品在预测业务中应用研究:依据WMO长期预报标准化检验系统(WMO-LRFSVS),评估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预测业务模式的历史回报性能;针对业务预测需求,研制模式最优预测信息提取技术。开发基于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输出的预测业务产品,包括延伸期的关键过程预测产品、概率形式的集合预测产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关键环流系统和因子的预测产品等。
      4. 气候因子诊断分析及客观化预测方法研究:结合预测业务,重点针对青藏高原、东亚季风、海洋、冰雪、AO和MJO等对我国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研发适用于我国及亚洲典型区域气温降水预测的客观物理模型和预测方法。
      5. 气候现象预测和应用研究:结合气象现代化目标和气象科技创新工程任务,研究对我国气候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气候现象(包括ENSO、MJO、AO/NAO、PDO、副高、季风等)异常变化机理,发展针对主要气候现象预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展基于主要气候现象预测我国气候异常的降尺度方法研究。
      6. 气候系统关键要素、气候事件和过程的监测诊断技术研究:结合气象现代化目标和气象科技创新工程任务,针对现有监测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可靠的多源观测资料序列,研制动力学意义明确的监测诊断技术,开展相关监测诊断技术研究和业务应用,特别是针对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的客观方法研究和业务应用。
(三)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
      7. 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与区域旱涝灾害关系评估:基于对主要水循环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合区域旱涝灾害发生发展特点,评估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与区域旱涝灾害关系,提出应对水循环要素变化及防灾减灾措施。
      8. 气象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及业务化应用研究:建立主要气象灾害(如干旱、暴雨洪涝、冰冻雨雪、台风等)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研发主要气象灾害对各行业,特别是农业经济损失的影响评估模型,开展灾害年景预评估,并用于业务中。
      9. 综合影响评估模型研发。针对不同行业,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环境变化信息为基础,研发或引进适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环境变化特点的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模式。
(四) 气候变化检测归因与预估
     10. 中国过去百年气候变化观测与模拟对比研究:利用多源气候变化资料(如气候重建资料,站点观测资料等)与CMIP5全球气候模式资料,通过对比分析,评估全球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模拟能力,分析过去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11. 未来中国地区旱涝风险预估研究:利用CMIP5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结合社会经济信息数据,研究干旱和洪涝风险分析的技术方法,分析未来10-50年中国干旱和洪涝风险的变化特征。
     12. 全球观测资料及再分析资料对比研究及业务应用:开展台站观测资料与多源再分析资料的对比研究,为气候和气候变化业务提供基础保障。

二、申请要求
      1.申请人所申请的青年基金研究方向,要求没有各类在研项目支持
      2.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0岁
      3.申请人根据《申请指南》自拟研究题目,填写《申请书》。申请项目规模适度,研究内容具体,考核指标明确,研究周期短见效快
      4.研究周期一年。

三、提交时间
      请于2015年6月15日前提交《申请书》电子版和纸制文件,纸制文件需加盖依托单位(所在处室)公章。

四、联系人
      张雁,电话:58995876;E-mail: zhangy@cma.gov.cn
  
      附件:《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015年5月29日

 
版权所有 © 中国气象局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Copyright ©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upport by sofoo.com)
Tel: +86-10-58995876; 010-68400091
Addr :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中国气象局   Zip: 100081